锦绣庄氏:勤积德百世流芳 重诗书英才济济
2018-10-25 11:53:27    来源:泉州晚报

  锦绣庄氏:

  勤积德百世流芳 重诗书英才济济

  泉州不少地名,与历史名人有关,位于老城市中心的庄府巷,便是因宋代少师庄夏的府第得名。

  庄夏为庄氏入闽始祖庄森九世孙。唐末至今的一千多年中,庄森派下枝繁叶茂,迁播到粤、苏、浙、琼、台、港等省市及泰国、新加坡等多个国家,裔孙已达百万之众。

  庄氏一族以忠孝传家,书香绵世,在千年的历史迁移中,无论分支何方,均十分重视家规家训的制订和施行。在良好家风的涵养下,庄氏历代俊杰辈出,仅明清两代的万历、乾隆两朝,就出了四个状元、两个榜眼,走出多位正直忠贞、廉洁爱民,受到百姓敬仰、流芳千古的清官。

  开闽望族 鼎甲簪缨

  永春县湖洋镇庄氏宗祠(张九强 摄)

  无论是在闽南的乡间,还是在东南亚各国,只要看到民居门楣的“锦绣传芳”,便知道这户人家源出永春桃源庄氏。庄森是庄氏入闽始祖,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人,生于唐武宗会昌三年(843年),唐咸通六年(865年)中进士,任黄门都监,他为人正直不阿,廉洁爱民,卓有功绩,累官至广州都督、刺史。

  黄巢之乱后,唐朝政局不稳,唐广明元年(880年)庄森辞官致政而归,于光启(885年)随王审知兄弟入闽。庄森奉命镇守于桐城(今泉州),他尽力辅佐王潮、王审知拓展领地,精心理政,治下风调雨顺,后择居永春县桃源里善政乡蓬莱山(今湖洋镇)。

  庄森子孙众多,瓜瓞绵绵,历经一千一百多年发展,据不完全统计,裔孙遍及闽、粤、苏、浙、琼、港、台等省区,总人数近百万,堪称盛族。其中,福建的20多个市(县、区)有近30万人,以惠安、晋江最多,其次是广东的13个市(县、区),有30万人。此外,泰国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印尼等东南亚国家,也有20多万人。

  庄森以文兴家,十分重视后世的教育,以诗礼、忠孝传家,历代承扬,成鼎甲之家。据各地方志记载,自五代至清,庄森裔孙荣登进士者达96人,其中更有状元4人、榜眼2人。四状元分别是:明万历三十五年(1607年)庄安世、万历四十七年(1619年)庄际昌、清乾隆四年(1739年)庄有恭、乾隆十九年(1754年)庄培因;榜眼有明万历四十一年(1613年)庄奇显、清乾隆十九年(1754年)庄存与。

  善政惠民 荣耀无双

  永春县湖洋镇庄氏宗祠的墙上写着“忠孝廉节”四个大字(张九强 摄)

  庄氏原以“天水”为堂号,后因庄森九世孙庄夏获得的一份殊荣而改为锦绣。庄夏历仕南宋孝、光、宗三朝,清正有为,宋宁宗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:“天生美质,学业逍遥。坚冰志操,历仕三朝。忠言逆耳,书史所标。宗祀繁衍,百世不祧。”庄氏祖墓在湖洋镇鬼岫山,宁宗为其改名锦绣山,庄氏后裔以“御墨锦绣”为殊荣,遂改堂号为锦绣。

  庄夏,生于宋绍兴二十五年(1155年),少时丧父,家境贫寒,随兄长庄晦学习。淳熙八年(1181年)中进士,后任宁国知县、赣州兴国知县等职。在任内,他重教化,兴学校,清赋税,剔蠹弊,息争讼,剖疑狱,对贫赤户欠税逃亡,则给钱代纳,政声卓著,深受百姓爱戴。

  庄夏十分关心民间疾苦,时刻以民生为要。嘉定初年,庄夏提举江东常平仓,逢灾荒年,他开仓赈济,许多饥民得以被救活,嘉定六年(1213年),他出任漳州知州,奏请屯兵大池故寨,增小澳、南岭二寨,制控汀、潮二州,以保地方安固;第二年,又捐资倡建大木桥一座,题为“通济桥”(即今江东桥),从此,柳营江两岸人民不用再承受涉江摆渡的辛劳及翻船覆舟的危险。

  期间,他还多次上疏,就养兵、边防、屯田、治乱等提出诸多富有建设性的建议,深受三朝 皇帝器重。嘉定十二年(1219年),庄夏被封永春县开国男,食邑三百户,赐紫金鱼袋。庄夏晚年辞官归隐,宋宁宗赐建府第于泉州城。嘉定十六年(1223年)卒,赠少师。

  庄夏深知良好的家风对一个家族的重要性,他将诗书传家、忠义勤政、廉洁爱民等齐家治国的思想,写于《课儿说》《郡守作》等文章中,以警示后世子孙。在他的影响下,后裔科第蝉联,其“三子九孙”同时在朝为官,传为美谈。

  在迁播到全国各地繁衍壮大的同时,庄氏也将良好的家风带到各处,除了永春湖洋镇,晋江青阳镇、惠安螺城镇、广东番禺等地的庄氏分支,亦功名绵延,成一方望族。

  清正有节 家风泽世

  晋江青阳庄氏家庙

  元太宗三年(1231年),庄森十二世孙庄祐孙从泉州东门庄厝埕徙居晋江青阳,为青阳庄氏肇基始祖。位于晋江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的青阳庄氏家庙,始建于明嘉靖九年(1530年),七开间二进,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砖石木建筑,瑰丽大气,荟萃了砖雕、木雕、彩画、髹漆等多种精湛建筑的工艺,不过,最珍贵的“装饰”,是内外悬挂着“状元”“进士”等数十方匾额。

  据统计,自成化十年(1474年)族人庄荣首中举人至明崇祯间,庄氏家族出了13名进士,清代又有两名进士。明嘉靖八年,庄用宾、庄一俊、庄壬春三人同榜考中进士,人称“一榜三龙”,明弘治十七年(1504年)到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的五次科举考试中,每科有两人中举人,一共10人高中举人,称“十凤联飞”,更是传为佳话。其后,还出了明代福建惟一连中会元、状元的庄际昌。

  庄际昌约明万历五年(1577年)生于青阳,少即聪慧,七八岁便能赋诗作文,后复永春学籍,参与科考。明万历四十三年(1615年),永春县学荐送参加乡试,中举人,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,会试、殿试皆第一。《明实录》记载,因其制策“醪”字偶误为“膠”字,数目字又误写,卷面稍有刮补,被人指摘,遂不受职而请假归里。天启元年(1621年),庄际昌补授翰林院修撰,参加编修国史。三年,任经筵展书,直起居注,编辑六曹章奏和《光庙实录》,翌年修编《三朝要典》。

  明后期,魏忠贤独揽朝政,官场人人自危,贪官污吏横行,国不安宁,民不聊生,庄际昌十分愤慨,遇事敢于据理力争,不屈服于魏党权势。据乾隆版《泉州府志》记载,天启五年(1625年),庄际昌任会试考官,考试之日,题目尚未发下,主考令人传呼外帘官,庄际昌不顾及当时主考官员多是魏忠贤的私党,坚持认为需内外防范,方能保证考制清明;翰林院编撰官员陈子壮因忤其意而被削职归乡,唯有庄际昌独自登门慰问,且其后两次拒绝魏忠贤之请。

  天启六年(1626年),被魏忠贤忌恨日久的庄际昌乞请返乡。归家后他为家乡兴利除弊,约乡邻编成自卫军守护家园,捐资修建了溜石的水利工程,还热心扶持家乡后进。崇祯元年,魏忠贤伏诛,他复被起用,每日黎明入朝,夜二更方回,劳累过度而病逝。

  庄际昌对庄氏家风的承扬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,“自祖宗积德百余年忠孝休声贻我后,愿子孙承家千万世诗书文采向人前。”家庙内由他撰写的这副楹联,很好地追思凝练了庄氏历代家风文化,他又对曾祖父进士庄用宾首倡的家规祖训加以丰富完善,形成了青阳庄氏一整套完整的族谱、家规、祖训。在《青阳庄氏族谱》之《续训行义传》中,明确“孝悌第一、和睦第二、安分勤业第三”;《青阳庄氏族谱》之《续训起家传》,申明子孙族人要戒酒、戒色、戒赌、戒斗等,这些家教理念,至今仍十分有价值。

  枝分叶散 辉煌频现

  惠安霞张庄氏祠堂

  锦绣庄氏衍派到惠安的霞张庄氏,同样有一套完整而系统的家族规范和家风文化。庄森十一世孙、进士庄弥明的后裔由庄府巷迁居泉州西门外,后又迁惠安西门会魁埕,十四世纪初,十五世庄福生由会魁埕迁居霞张,为霞张庄氏开基始祖。

  霞张庄氏繁衍日盛,不仅人丁兴旺,而且在祖上良好家风的惠泽下,也书写了“宋代祖孙三进士,清朝兄弟两居官”的荣耀。庄森二十四世孙庄兆璋历官广东海康知县,平生好义疏财,多行积德之事,民间至今仍有不少关于他急公尚义的故事传说。

  庄兆璋长子庄承祚,康熙四十四年(1705年)顺天府进士,历官广东江安、海康、四川遂宁知县及广东雷州府正堂,他为官清正廉洁,知民间疾苦,颇有官声。他精通诗词,著有《粤游纪兴》《重修雷州府学记》《松峰稿》等作品,其中,不少作品都体现了他为官、处世、治家的思想。

  霞张庄氏家规祖训自成体系、系统完整,《家规十二条》将尊宗敬祖、书香荣世、忌游耍忌赌博恶习等家规写入族谱,并严厉申明“犯此,或议惩,或议罚”;《族规十则》将敦孝悌、端品行、谨职业、恤孤寡、立书田等十则家规编入族谱;《圣谕十六条》则更为具体,从孝顺、守法、兴教、节俭、发展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,对族人进行规范。

  此外,广东番禺庄氏一支也十分突出,该分支从晋江青阳衍出,子孙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清乾隆四年状元庄有恭,庄有恭官至太子太保,江苏、浙江、湖北和福建巡抚,他勤勉爱民,一生清正,在水利等方面功绩显著,他建状元府邸不侵扰邻居、巡抚福建时告诫晋江族人不要来找他等事迹仍在泉州民间传播,他立下“祖宗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;子孙第一等大事莫过读书”的家训,亦世代荫泽后人,成就家族时代辉煌。

  旅游攻略

  登高赏湖洋秋色 细品“米粉插面线”

  永春县湖洋镇玉柱村梯田

  湖洋面线

  被海内外百万庄氏后裔视为祖庭的庄氏家庙庄府,位于永春县湖洋镇玉柱村,明万历年间吏部尚书庄钦粼等重修,现有建筑风格为清代形制,五开间两落建筑,占地约400平方米,抬梁穿斗式混合构架,门口立有一方清同治七年(1868年)修祠时所立的“奉宪示禁”碑,昭显着这座家庙的荣耀。

  家庙后有一眼自然泉水,名为“鹿乳泉”,清澈甘醇,四季长流,被庄府视为活泉,每年海内外的庄氏子孙回来,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要饮用此泉,都说祖宗是吃此泉水才成就鼎甲之才。

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孕育了这个辉煌氏族的湖洋镇,除了庄氏祖墓所在地、风景秀丽的锦绣山及庄氏家庙建筑群外,还有南宋古寺鼎仙岩、唐朝古刹西峰寺、印石山等湖洋十景,虽然名气不大,却值得细细品味。四面青峰环锁、地处平缓盆地的湖洋,是金秋登高赏秋的好所在。

  湖洋特产多,是著名的柑橘之乡,金橘的加工制作已有400多年的历史,湖洋的金橘保留原色原味,不硬不软,口感鲜、韵味长。湖洋的面线制作技艺,也有近400年的历史,湖洋面线最大的特点是质地柔、润、韧,水煮后线不断不粘,汤不浊,湖洋面线好,湖洋人煮面线也别出一格——米粉和面线掺在一起煮,说是面线的柔和韧刚好与米粉互补,“湖洋人请旦,米粉插面线”是上一辈湖洋人招待客人的美味,到湖洋千万记得尝尝红菇面线。此外,湖洋还有代代相传的“尿肉”“尿蛋”等,兼具美味与养生保健,滋味独特,也不妨一试。

  一日游攻略:

  一日游线路一:庄氏家庙→锦绣山→鼎仙岩→外山云河谷→东关桥

  一日游线路二:青阳庄氏家庙→五店市传统街区

 

  记者:黄宝阳 通讯员:庄志阳 庄少俊 文/图(除署名外)

版权所有 中共永春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永春县监察委员会 [闽ICP备16016492号]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电话:0595-23882166 联系邮箱:2103127180@qq.com